- 校園環安推動紀錄
-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
- 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
- 環境保護
- 安全衛生
- 實驗室廢棄物
- 能源管理
- 環境教育
- 法規輯要
- 相關網站
環安組服務項目
組內業務
校園建物輻射量測
【什麼是輻射? 】(參考原子能委員會)
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,如電磁波(如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可見光、紫外線、X射線、加馬射線等)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(如阿伐粒子、貝他粒子、中子等)都稱為輻射。其中能量較低的,如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可見光、超音波、紫外線,稱為「非游離輻射」;而能量較高的,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,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「游離輻射」。
【輻射的防護】(參考原子能委員會)
游離輻射照射人體的過程稱為輻射曝露,輻射曝露有體外曝露與體內曝露二種。體外曝露是指游離輻射由體外照射身體的曝露,例如健康檢查時照的胸部X光;體內曝露則是指由攝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曝露,例如吃入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或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。
一般人主要會接受到的輻射曝露主要是體外曝露,體外曝露的防護原則就是TSD原則。T指的是時間(Time),接受曝露時間越短越好;S指的是屏蔽(Shielding),使用適當屏蔽物質阻擋輻射;D指的是距離(Distance),儘量遠離輻射源,距離輻射源的距離為原先的2倍,劑量一般會降低為原先的4分之1。

【輻射的單位】(參考原子能委員會)
常見的輻射單位有貝克(Bq)與西弗(Sv)
貝克(Bq)是放射性活度的單位,放射性物質因為不穩定,會進行衰變,每1秒鐘有1次衰變就是1貝克,因此貝克是以秒的倒數表示,即1/s,類似頻率。
西弗(Sv)是用來表示人類所受輻射曝露的量,1西弗(Sv) = 1 J/kg。
1西弗=1000毫西弗,1毫西弗=1000微西弗
【本校的輻射檢測值】最新檢測日期112年2月7日

單位:微西弗
【各樓層測量值】(單位:微西弗)
108年12月20日 請點此下載
109年12月03日 請點此下載
110年11月29日 請點此下載
112年02月07日 請點此下載
【輻射與電磁波的不同】(原子能委員會詳細解釋 請點此)
一般所稱之輻射分為「游離輻射」及「非游離輻射」兩類。
其中「游離輻射」的能量較高,包括醫療用途的X光機、電腦斷層掃描、癌症的放射性治療、核子醫學,工業用的非破壞檢驗、分析檢驗、測量控制、核能發電,及學術用的校正或研究用輻射源、非密封放射性物質等,主管機關為原能會。
至於一般日常生活中所關切的「電磁波」係屬「非游離輻射」,其能量較低,主要是由電器用品、通訊設備及電力設備所產生,例如音響、電視機、微波爐、冰箱、吹風機、檯燈、日光燈、行動電話及其基地台、高壓電線、變電所等。
上述非游離輻射的安全管制或檢查非屬原能會主管業務,其主管機關分別為行政院環保署(高壓電塔、變電所、變壓器)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行動電話及其基地台、有線電視機房、通訊器材)、標準檢驗局(家電用品)及衛生署國民健康局(電磁輻射對人體之健康效應)。
「游離輻射」及「非游離輻射」兩類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制迥異,其量測儀器及原理亦不相同。近年國際間對「電磁波」已陸續發表較新的研究報告,國內相關單位對電磁波亦已進行監測及現場量測,電磁波相關量測服務應以專屬儀器量測,建請由相關主管機關提供,相關資訊可參閱以下網站:
行政院環保署網站: 請點此 > 噪音振動及非游離輻射 >業務簡介 > 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
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:請點此>以行動電磁波全文檢索
經濟部標準檢驗局: 請點此> 以電磁波全文檢索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: 請點此 >以電磁波全文檢索
(資料更新日期: 2023年02月09日)
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,如電磁波(如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可見光、紫外線、X射線、加馬射線等)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(如阿伐粒子、貝他粒子、中子等)都稱為輻射。其中能量較低的,如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可見光、超音波、紫外線,稱為「非游離輻射」;而能量較高的,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,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「游離輻射」。
【輻射的防護】(參考原子能委員會)
游離輻射照射人體的過程稱為輻射曝露,輻射曝露有體外曝露與體內曝露二種。體外曝露是指游離輻射由體外照射身體的曝露,例如健康檢查時照的胸部X光;體內曝露則是指由攝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曝露,例如吃入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或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。
一般人主要會接受到的輻射曝露主要是體外曝露,體外曝露的防護原則就是TSD原則。T指的是時間(Time),接受曝露時間越短越好;S指的是屏蔽(Shielding),使用適當屏蔽物質阻擋輻射;D指的是距離(Distance),儘量遠離輻射源,距離輻射源的距離為原先的2倍,劑量一般會降低為原先的4分之1。

【輻射的單位】(參考原子能委員會)
常見的輻射單位有貝克(Bq)與西弗(Sv)
貝克(Bq)是放射性活度的單位,放射性物質因為不穩定,會進行衰變,每1秒鐘有1次衰變就是1貝克,因此貝克是以秒的倒數表示,即1/s,類似頻率。
西弗(Sv)是用來表示人類所受輻射曝露的量,1西弗(Sv) = 1 J/kg。
1西弗=1000毫西弗,1毫西弗=1000微西弗
【本校的輻射檢測值】最新檢測日期112年2月7日

單位:微西弗
【各樓層測量值】(單位:微西弗)
108年12月20日 請點此下載
109年12月03日 請點此下載
110年11月29日 請點此下載
112年02月07日 請點此下載
【輻射與電磁波的不同】(原子能委員會詳細解釋 請點此)
一般所稱之輻射分為「游離輻射」及「非游離輻射」兩類。
其中「游離輻射」的能量較高,包括醫療用途的X光機、電腦斷層掃描、癌症的放射性治療、核子醫學,工業用的非破壞檢驗、分析檢驗、測量控制、核能發電,及學術用的校正或研究用輻射源、非密封放射性物質等,主管機關為原能會。
至於一般日常生活中所關切的「電磁波」係屬「非游離輻射」,其能量較低,主要是由電器用品、通訊設備及電力設備所產生,例如音響、電視機、微波爐、冰箱、吹風機、檯燈、日光燈、行動電話及其基地台、高壓電線、變電所等。
上述非游離輻射的安全管制或檢查非屬原能會主管業務,其主管機關分別為行政院環保署(高壓電塔、變電所、變壓器)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行動電話及其基地台、有線電視機房、通訊器材)、標準檢驗局(家電用品)及衛生署國民健康局(電磁輻射對人體之健康效應)。
「游離輻射」及「非游離輻射」兩類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制迥異,其量測儀器及原理亦不相同。近年國際間對「電磁波」已陸續發表較新的研究報告,國內相關單位對電磁波亦已進行監測及現場量測,電磁波相關量測服務應以專屬儀器量測,建請由相關主管機關提供,相關資訊可參閱以下網站:
行政院環保署網站: 請點此 > 噪音振動及非游離輻射 >業務簡介 > 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
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:請點此>以行動電磁波全文檢索
經濟部標準檢驗局: 請點此> 以電磁波全文檢索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: 請點此 >以電磁波全文檢索
(資料更新日期: 2023年02月09日)